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医药 > 各地传统医学 > 民族医药 > 藏族 > 综合信息
编号:10773553
了解藏药的各种学说及功效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5年8月23日 中国中医药报
     了解藏药的五行学说和六味、八性、十七效

    格桑旺堆指出,科学服用藏药,首先要正确认识藏药。他介绍,藏药,对药物来源、性味功效和用药法则有独特理论。《月王药诊》首先提出五行学说和六味、八性、十七效的概念,《四部医典》又进一步加以阐明,使其上升到理论原则。

    五行学说是指药物来源于土、水、火、气、空,与当今所说的植物生态因子相似,而来源于五行的药物与性味功效又有密切关系。同时这一理论还把药材的颜色和五行联系起来,认为黄色、淡黄色为土;白色者为水;红色者为火;绿色者为气;蓝色者为空,并根据药材的颜色来考虑其属性,决定它的六味、八性、十七效。

    六味,即甘、酸、苦、辛、咸、涩。甘味具有增强体力,补气固本,荣润肤色,开窍舒胸,生肌消渴,增高体温,生培根之效,对赤巴有益;辛味具有增生胃温,健胃消积,镇静安眠,驱杀肠胃寄生虫之效。咸味具有熄风、镇静、消肿化积、消烦渴、增体力、生血液、生赤巴、干黄水、下死胎之效;涩味具有通淋止泻、复苏开窍、荣润皮肤和驱虫的功效。

    八性,即寒、热、轻、重、钝、锐、润、糙。藏药学认为,疾病的发生是由隆、赤巴、培根失调所致;造成其失调是所用的药物性质不当、饮食不和、起居不适所造成。藏医学把药物的性与疾病的性同归为寒、热两大类。因此,药物与疾病的属性要对应相治,即寒与热,轻与重,锐与钝,润与糙是相互对立,又相互制约的矛盾统一体,所以在治病时应辨证论治。

    十七效,系指药物对疾病具有十七种对治功效。藏药学理论认为,土性强的药物具有重、稳、柔、钝、润、干之效,能治隆病。水性强的药物具有稀、寒、重、钝、润、软、温、柔之效,能治赤巴病。火性强的药物,具有热、锐、燥、轻、润、动之效,能治培根病。总之,这十七种效能,能治疗临床呈现的各种病症。, 百拇医药